卡斯普契克昨晚重返北京,演绎莫扎特与布鲁克纳

2024年09月07日

时值安东·布鲁克纳诞辰200周年,他的交响曲正以惊人的频率在世界各地上演。虽然没有经过严格的数据统计,但至少在2024年里,布鲁克纳交响曲的上演频率极有可能让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这些作曲家相形见绌。

但是,布鲁克纳并非一直都如此受欢迎。布鲁克纳人生的最后30年都是在维也纳度过,但他直到去世前的最后十年才成为这座城市音乐界的明星之一。在那之前,他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以每两三年一部的速度写作交响曲,而这种伴随古典主义出现的体裁在当时的德奥音乐界已经不再流行了。直到1896年10月11日逝世前,布鲁克纳还在为他的最后一部交响曲工作。当他的遗体最终被安葬在圣弗洛里安教堂后,他的名声仿佛也随之烟消云散,他最终的命运也许会像音乐史上许许多多同样优秀的作曲家一样——永远地被人遗忘。

幸好,进入20世纪之后,布鲁克纳的音乐开始逐步复兴,最先是在德语国家,随后全世界的人们都开始逐渐接受并喜爱他的音乐作品。随着唱片工业的崛起,长播放时间的LP唱片已经后来的CD激光唱片的出现极大利好布鲁克纳与马勒的交响曲、瓦格纳歌剧的普及,宏大庄严的布鲁克纳交响曲成为了音响发烧友们的最爱,没人能拒绝在家中的立体声音响上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从那时起,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世界各地交响乐团的音乐季里,这些音乐作品的受众从德语地区扩大到了更为广阔的欧美以及亚洲国家。

在中国,对布鲁克纳音乐的接受是缓慢进行的。上世纪中国出版的许多古典音乐普及相关的书籍里都是不推荐布鲁克纳与马勒的交响曲的,认为这些作品篇幅过长、内容过于复杂,对音乐爱好者不够友好,只适合资深人士。甚至倒推十年,布鲁克纳诞辰190周年时,国内的布鲁克纳交响曲演出依然寥寥无几。如果说当时马勒的时代已经到来,那么布鲁克纳的时代则要稍晚一些,布鲁克纳的音乐之所以在2024年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的喜爱,相信也是因为音乐里蕴含的那种独一无二的精神力量。他的音乐宽广宏大,气象万千,这是其伟大之处,也是令我们着迷的原因,每次聆听都能感受到这些音乐的鲜活,即使作曲家已经逝世一个多世纪依旧如此。



在中国爱乐乐团过去的历史中,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他的第四、第七与第八交响曲等都曾出现在音乐季的节目安排里。2024年正值布鲁克纳诞辰200周年,中国爱乐乐团在2024-2025音乐季里精心策划了两场音乐会,向这位交响音乐巨人致敬。

昨晚的音乐会是由波兰指挥家雅切克·卡斯普契克执棒的,这位曾执掌过包括华沙爱乐乐团、波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与波兰国家歌剧院等重要音乐演出机构的指挥家,曾多次执棒中国爱乐乐团,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17年,卡斯普契克指挥中国爱乐乐团演绎柴可夫斯基《曼弗雷德》交响曲的一幕犹在眼前;7年后双方再度携手,为听众奉献了莫扎特与布鲁克纳的两部经典作品。



本场音乐会上另一位明星是小提琴家蒋熠颖。这位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小提琴赛事上屡屡获奖的年轻音乐家,在昨晚的音乐会上首度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就奉献了令人惊艳的演奏,不论闪烁着纯真与灵动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还是专门加演的伊萨依第三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里令人惊叹的技巧性,都充分体现了她的演奏水平,她未来的表现也值得音乐爱好者们持续关注。

音乐会下半场的重头戏是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作品创作于1874年,即作曲家50岁时,但就像布鲁克纳的其它许多交响曲一样,作曲家对其进行了反反复复的修改,最后一版直到1888年才修订完成。乐曲如今常见的版本主要有1874年的第一版,1878年/1880年的第二版以及1888年的第三版,演出时使用哪个版本也一直是音乐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本场音乐会上,中国爱乐乐团使用的是2018年全新出版的Alkor-Edition,是根据乐曲1881年由汉斯·里希特指挥首演时使用的总谱与分谱加上作曲家手稿进行仔细比对研究后编订的,与更为流行的罗伯特·哈斯版与列奥波德·诺瓦克版都有许多不同之处,尤其是在速度方面给出了更多详细的指示,这对于听众通过乐曲的速度变化来理解音乐结构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昨晚的音乐会,对于布鲁克纳爱好者们来说,无疑是不容错过的。

布鲁克纳虽然早在1874年就完成了这部作品,但新作无人问津,旧作上演机会寥寥无几,在音乐学院教课的收入远不够维持生计。1877年他的第三继续终于得到了在维也纳上演的机会,观众却对他给予了无情的嘲讽,当一曲终了时,空荡荡的大厅里只剩下了几个人没走,其中一个是他最得意的学生古斯塔夫·马勒……这是布鲁克纳一生中最灰暗的岁月。他对第四交响曲的大规模修订就是在第三交响曲首演惨败的阴霾下进行的,谐谑曲乐章几乎重写,其它三个乐章也都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以至于第二版和第一版听起来几乎完全是两首不同的乐曲。


1881年,也就是在作品完成后整整7年,汉斯·里希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举行了第四交响曲的首演,情绪激动的57岁老人完全失态了,他在每个乐章结束后都要到台上鞠躬致谢,甚至差点要在台上向里希特下跪(同年早些时候,布鲁克纳曾跪拜在瓦格纳的面前)。第三交响曲首演失败的阴霾一扫而空,布鲁克纳成为了维也纳人心中新的交响曲旗帜,他的时代也终于到来。时至今日,第四交响曲以其光彩夺目的对位与强烈的旋律美以及宏伟但不浮夸的配器,成为布鲁克纳众多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


(摄影:韩军、罗维、付友)